语言学纲要(一)

最近工作上要忙的事情不算很多,所以萌生了读一些书的想法。别的书不是很想看,干脆就把以前从别人那里要来的语言学入门读物下下来开始读。另外我又在网站上花了一点钱,所以干脆做点摘抄在这里,总比放着不用要好,另外一方面也算是有人盯着我做点事情。

这么一说,当年上research & development这门课的时候好像做过一点点翻译发在这里,这么久了也没继续做。当然了,这事全怪我。

《语言学纲要》算是国内语言学课本里比较出名的一本,基本上每个领域都有一些涉及。我对语言学的了解大多零碎,都是之前读书的时候用到了就去学一些相关的,一旦得过必定且过。拿这本书来尝试建立一个知识框架也算不错。

第一章 语言的功能

第一节 语言的社会功能

第一部分 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

我对社会学毫无了解,这里对“社会”一词从语言或者人文的角度给出了定义。

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与其他某些具有一定社会性的动物群体相比较,人类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极其卓越。语言所能传递的信息可以没有穷尽,信息内容可以跨越时空。…………从古至今,人类知识的积累,社会文明的进步,首先得益于信息的可传递性。

先有语言后有天!

文字打破了语言交流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作用。……但是,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是对语言的再编码系统。

第一性和第二性即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把物体的性质分别为基本的、第一性的质和派生的、第二性的质的物性理论。

“我没有不开心啊,我当然没有不开心了。”

面部表情、手势以及躯体姿态常常会参加进来,他们也在帮助语言传递某种信息。有些时候,离开这些特定的伴随动作,说话者要传递的信息还可能被错误地理解。

把意大利人的手绑起来他们还能说话吗?

在一定的条件下,手势等伴随动作还可以脱离语言独立传递信息。

第二部分 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我们是不是永远都词不达意

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说话者在把经验信息组织成话语形式传递给听话者时,已经不可避免地站在了说话者的立场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第二节 语言的思维功能

第一部分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思想和思维

思想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思维的时候需要用语言。

“所指”和“能指”概念初见?

思维以感觉器官的感觉和知觉为基础,同时借助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可以概括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从心理学看思维与符号

思维是知识的认知、获取和运用的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的生成和理解过程是在人的大脑中进行的,是心理的思维过程。客观的现实通过认知转化为主观化的信息必须有一套符号。……符号时联系主管和客观的中介。……人类使用的最近本最重要的符号是语言。

第二部分 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

高中生物复习课

大脑左半球控制语言功能及其相关的计数、分类、推理等功能,掌管抽象的、概括的思维,而大脑右半球则在音乐等艺术感知、人的面貌识别、立体图形的识别、整体把握能力、内在想象力等方面起着主要作用。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区:说话中枢,又称布洛卡区,在大脑左半球前部,受损伤就会得失语症,丧失说话能力,但基本能听懂话;书写中枢,靠近布洛卡区,受损伤的人会得失写症;视觉性语言中枢,在左半球后部,受损的人在视觉上并无障碍,但无法理解文字的意思,称作失读症;听觉型语言中枢,也叫韦尼克区。靠近视觉语言中枢,受损的人能听到别人说话,但不能理解,同时自己表达也有问题,称为感觉性失语症。

第三部分 儿童语言习得与思维的发展

小孩是怎么建立起能指和所指的关系的?

词是一类事物的名称。孩子经过对大人言语行为的观察,经过自己的失误和被纠正,学会了一个词,把它跟它所表示的那类事物联系起来,这样他就认得了这类事物。

小孩是怎么掌握语法的?

  • 一岁到一岁半的儿童都有独词句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只会用单个的词表达意思。孩子的思维能力主要表现为词和某类事物或某种行为挂钩,初步学会了概括;
  • 进一步,孩子在独词句的基础上学会两个词的组合。孩子不仅注意到不同事物之间的区别,而且注意到不同事物中共同的东西,抽象出事物的属性。同时也会把统一的事物分析成不同的要素。
从独词句到双词句,孩子不仅掌握了词与事物的联系,而且已注意到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孩子在学习语言的道路上就逐步摆脱事物的具体形象的影响而愈来愈注意语言本身的事实。当孩子能熟练地使用语言时,外界的现象就越来越多地被概念范畴化。

出名要趁早,学语言也是如此。

儿童语言的习得和心智的发展是同步的,而且有所谓的临界期,即当人出生后过了一定的期限,如果没有后天的正常的社会环境,其语言习得和心智发展的潜能就失去了。这一临界期和大脑的分工时间也是一致的。

第四部分 关于聋哑人的语言和思维

聋哑人就没有思维吗?

聋哑人不能利用听觉符号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但可以通过别的感觉器官得到补偿。视觉符号的掌握和自然语言符号的掌握一样,是以大脑的生理机制为基础的。视觉符号同样可以承载信息,具有思维和表达功能。……他们用“看话”代替“听话”,自己也能发出含混而依稀可辨的音来表达意思。……抽象思维总得以某种物质的形式作为依托,最方便、灵活的依托是声音。此外视觉、动觉、触觉也能作为依托。

第五部分 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

都长了个脑子,怎么你就会这么想呢?

思维的过程伴随着语言的运用,语言的差异会导致思维方式的差异。世界上有几千种语言,……这些不同的语言既有共同性也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虽然思维能力是全人类普遍的,但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在市委方式上会有所不同。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特殊方式,……正是由于语言和思维的密切关联,语言的民族性不仅是语言不同,而且和思维方式的民族特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Leave a Reply